季節魚種

一抹嫣紅迎新春

季節魚種
張貼人:網站管理員公告日期:2023-11-16
 
【無斑圓鰺】 紅扁鰺、赤尾仔、紅尾巴弄

第一次就看上眼

       魚市場一籃籃的赤尾仔,營養美味又不傷荷包,是媽媽們的心頭好。他有著紅色的魚鰭、抹著淡紅口紅的嘴唇,新鮮的眼睛呈現亮黑色,一身銀白色亮到像是會反光。第一眼就會看到的紅色尾鰭,是他的最大特色,就像是楓葉一樣細長又美麗,最大體長約45公分,身形橢圓、尾鰭深叉,在海中泳速極快。

       赤尾仔,又叫做紅尾巴攏,而日本竹莢魚在台灣的俗名也叫巴攏或硬尾,因此在台灣有擁有相同俗名的魚種像是赤尾仔(無斑圓鰺)、四破(藍圓鰺、頜圓鰺)、目孔(脂眼凹肩鰺)等等魚種也常被稱作竹筴魚,共同特徵是靠近尾鰭的體側,有一條堅硬的隆起鱗片,就像是山稜一樣,被生物學家稱為「稜鱗」。而赤尾仔就像是最會打扮的一隻竹莢魚,身著紅衣閃亮登場,要不注意到他都難呢!


餐桌上的他

       外洋洄游的竹莢魚,相對岩礁竹莢魚肌肉更發達、味道更清爽。赤尾仔可以做成簡單的生食、乾煎、燒烤、紅燒、壽司、或炸物,多樣的料理變化。特別是鮮度佳的赤尾仔,適合以生魚片、壽司等料理品嚐其融入油脂的香氣。

       常見的赤尾仔料理,就是酥炸赤尾仔。將赤尾仔剖半後,沾上蛋液、麵粉與麵包粉,炸到顏色金黃,吃起來細嫩多汁、麵衣酥脆,淋上檸檬汁、沾胡椒鹽,絕對是一款下飯又下酒的庶民美食。也可以使用簡單的味噌調味,更能讓人感受竹莢魚那平易近人的魔力。

       傳統上,因為捕獲量大又容易腐敗的關係,早期漁民捕獲竹莢魚後,會用鹽醃的方式吊掛風乾一個晚上,製成「竹莢魚一夜干」,增加其保存期限。而脫水的效果,也讓竹莢魚的風味更加濃縮,由於水分較少,放在烤箱中時可以看見魚肉快速地變成金黃色,大量的油脂滲出。香氣撲鼻的程度,一向是居酒屋萬年不敗的經典角色,是不是很想來杯生啤酒配火烤赤尾仔了呢?


大海中的你

中文名:無斑圓鰺
英文俗名:Redtail scad
中文俗名:赤尾仔、紅尾巴攏、紅瓜魚、紅扁鰺


       赤尾仔主要濾食浮游動物,成群洄游於中水層,有時可達水深300公尺。廣泛分布於印度到太平洋的溫帶及熱帶海域。竹莢魚家族根據生活習性主要分成兩種,一種是定棲於內灣的「岩礁竹莢魚」、另一種是生活在外洋的「洄游竹莢魚」,赤尾仔屬於洄游竹莢魚。在臺灣各沿岸均可見其蹤跡,是圓鰺屬中最常見魚種之一,常於定置漁場捕獲,而東北角、宜蘭的手釣船,或底拖網、流刺網、圍網,也能捕獲成群的紅尾竹莢魚。

       目前在資源量上尚屬穩定,在「臺灣海鮮選擇指南」中被列為建議食用的綠色燈種,全台全年皆能看到他,春天來臨時東部會特別多赤尾仔,特地來向漁人報春,就像海中的粉紅小花朵朵綻放。






延伸閱讀

◉台灣常見經濟性水產動植物圖鑑 -「無斑圓鰺」:

www.fa.gov.tw/book/fishlibrary/files/assets/basic-html/page-306.html#

◉台灣魚類資料庫 -「無斑圓鰺」:

fishdb.sinica.edu.tw/chi/species.php

◉FishBase - Decapterus kurroides

fishbase.mnhn.fr/summary/Decapterus-kurroides.html

 

撰文:陳俐陵

最後修改時間:2023-11-18 AM 11:23

0910-443-888
客服專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