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爾逆鈎鰺】七星仔、刺蔥
第一次就看上眼
關於七星潭地名由來的說法很多,可能來自天上,和觀賞北斗七星有關,也可能來自岸上,是散落四處的大小水塘,但有沒有可能是來自海裡?很巧的是,七星潭的海裡也有一種魚,名字就叫七星仔!七星仔的名聲並不響亮,在市場上也不多見,相較於旗魚、曼波魚、鬼頭刀這些明星,他只能是個B咖甚至是C咖。論外形,就是魚那個樣,不會讓你留下什麼特別印象;論打扮,偏好銀、白、黑色系,無法花枝招展;論身材,是修長但扁扁的,沒有黃金比例,比較像是「三比八」;論長相,小頭銳面還凸下巴,唉!究竟哪裡可以被看上眼?
之所以會被選為洄遊吧的明星,絕非浪得虛名,他不靠閃亮的外型,而是堅強的實力,就從他的名字來說吧,魚如其名,七星潭裡的七星仔,身上有七個黑色斑點,這點點還以一種動態來表現,小的時候沒有,長大成熟了才有,活著的時候有,死了以後又漸漸消失不見,如果你看得懂,那神秘的黑色小圓點,洩漏了他的年齡和是否新鮮,除了身上的圓點,透明背鰭的尖端也來那麼一點,用黑來突顯它的特別,最後還畫個細短的黑眼線,等你和他對上眼!
餐桌上的你
一般人對七星仔不太熟悉,也不知怎麼食用,主要是因為他身上的小圓鱗不好處理,殊不知他的魚肉十分美味!他並不會像多數的魚一樣先去鱗,而是帶鱗直接烹煮,只需要在吃之前將魚皮挑開(煮熟後很容易掀起),就可食用到他細緻的肉!乾煎和鹽烤的烹調方式更是讓人印象深刻!
大海中的他
中文名:托爾逆鈎鰺
中文俗名:七星仔、刺蔥
英文名:Needlescaled queenfish
「托爾逆鈎鰺」因身上的七個點如星,漁民稱他七星仔或刺蔥,另外有一種跟他長得很像,俗名也叫七星仔的「逆鈎鰺」,兩者的差異僅在側身具一列或兩列黑圓斑。「托爾逆鈎鰺」平均體長40公分,成熟的七星仔背上的七個斑點會越明顯。 七星仔主要在十一月至一月冬季時洄游至台灣東部及南部海域(洄游於印度及太平洋間熱帶及亞熱帶海域),食物來源以小型魚類為主,在食物鏈位階上屬於中階階層,「洄遊吧FISH BAR」將他歸類為黃燈魚種。
延伸閱讀
◉台灣常見經濟性水產動植物圖鑑 -「托爾逆鈎鰺」: http://fisheasy.fa.gov.tw/ebook/fishlibrary/files/assets/basic-html/page-309.html
◉台灣魚類資料庫 -「托爾逆鈎鰺」: http://fishdb.sinica.edu.tw/chi/species.php?id=381546
◉FishBase - “Scomberoides tol” : https://www.fishbase.de/summary/Scomberoides-t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