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鰹魚家族】 煙管仔、炸彈魚、柴魚、三點仔
餐桌上的常客
鯖科是西太平洋常見的洄游性魚類,也是台灣家庭餐桌上常見的食用性魚種,像是番茄汁海底雞、同榮魚罐頭、章魚小丸子上的柴魚片、味增湯裡的柴魚粉,就是鯖科魚類的加工製品。釣客在外海的魚釣也以釣到鯖科類的魚種為樂,因為它們極為兇猛並富挑戰性,釣客們必須要全神貫注並和他們拉鋸,才能捕獲。此外鯖科肌肉結實,和一般鱈魚、鮭魚的口感有著不同的體驗,也是老饕所喜愛的生魚片魚種。
台灣東部的鯖科洄游性魚類資源豐富,其中又以鰹魚為大宗,許多漁民們是依靠著這些鰹魚而養活一家大小。與鰹魚資源最息息相關的當屬定置漁業,七星潭灣的定置漁場業者早年在鰹魚漁汛期間常可捕獲大量鰹魚,也因此定置漁網的台語名稱以鰹魚的俗稱「煙仔」來命名,叫做「煙仔占」。
台灣沿海的「鰹魚家族」主要有四種魚種,他們分別是煙管仔、炸彈魚、柴魚、三點仔(見下圖),由於外型相近,所以常常會誤認。但這幾種魚種,不論是在口感、價格上都有很大的差異,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好好得認識台灣沿海常見的「鰹魚家族」!
大家一起來找碴
A.圓花鰹(煙管仔)
魚種價格:◼︎◼︎◻︎◻︎◻︎
身體特徵:體型相對最小、背部有波浪條紋、肚子呈灰白色、魚鱗僅分佈延伸區超過第二背鰭
肉質口感:屬紅肉,肉質Q彈且粗獷
烹煮方式:醬燒、加工
B.巴鰹(三點仔)
魚種價格:◼︎◼︎◼︎◻︎◻︎
身體特徵:細齒、背部有波浪條紋、胸部有3-4個暗斑點
肉質口感:屬紅肉,肉質Q彈,稍微粗獷
烹煮方式:生魚片、醬燒
C.扁花鰹(炸彈魚)
魚種價格:◼︎◼︎◻︎◻︎◻︎
身體特徵:體型相對較小、背部有波浪條紋、肚子呈灰白色、魚鱗分佈延伸區不超過第二背鰭
肉質口感:屬紅肉,肉質Q彈且粗獷
烹煮方式:生魚片、醬燒、加工
D.正鰹(柴魚)
魚種價格:◼︎◼︎◼︎◻︎◻︎
身體特徵:具細齒、腹部銀白色具4-5條暗色縱帶
肉質口感:屬紅肉,肉質Q彈
烹煮方式:生魚片、醬燒、炙燒、加工
由於鰹魚家族多屬於紅肉魚(含血合肉較多,游離組胺酸含量較高),被捕捉上岸後若鮮度保持不良則容易腐敗,在早期冷凍技術不完善且鰹魚捕捉量又大的時候,想要延長保存期限的方式便是製作成加工品,所以當時的七星潭灣幾乎是一家定置漁場旁邊就有一家鰹魚加工廠的存在。
這幾中鰹魚家族魚種的生魚片的口感,都不輸鮪魚,所以,若非老饕,常常鮪魚和鰹魚生魚片是會搞混的,也因此會有不肖商人會魚目混珠,不可不慎。
延伸閱讀
◉台灣中央研究院 -「台灣海鮮選擇指南」: http://fisheasy.fa.gov.tw/ebook/fishlibrary/files/assets/basic-html/page-414.html
◉環境資訊中心 - 看啥小魚可以吃】尋找卓鯤:https://e-info.org.tw/node/73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