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地介紹

【七星潭海灣】嘉豐定置漁場

產地介紹
張貼人:黃土人公告日期:2023-12-01
【七星潭海灣】嘉豐定置漁場


漁場生力軍
正值七八月的定置漁場休漁期,海上的漁船已經入港休養,漁工們也跟著回到陸上進行預備作業,走進嘉豐漁場,遮陽棚下大小網目平鋪地面,漁工們三兩聚集坐在凳子上補著漁網,看似反覆性高的陸上作業卻造就了定置漁法的基礎,「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的漁工們也像漁網一般,是定置漁業得以順利運作的基石。近年台灣漁業缺工問題嚴重,漁場老闆多申請外籍移工做為基本勞力來源,經營一座定置漁場大約需要20個左右的員工,訪談七星潭與崇德灣地區漁場的結果可以發現,其中外籍移工人數大約會占一半左右,其餘職位如漁撈長及船長等,則會以台灣人擔任為主,而同一家漁場通常會聘用同一國籍的移工以方便溝通管理,對移工來說,和同鄉的人一起工作也相對比較容易適應。

嘉豐


最難適應台灣的是?
本次訪談主要針對嘉豐漁場的菲律賓籍移工們,有些人已經是漁場老手,有些人則剛到台灣不久。首先介紹的是漁場老手小白,家鄉在菲律賓的馬尼拉,和我們聊天的同時,他補網的手沒有停下來過,來到台灣工作已經14年,這裡是他第一份的工作,聽小白分享到,自己剛來時候很緊張因為什麼都不會,一開始也不知道是要到花蓮的漁場,來了之後才慢慢學習各項工作,當時外籍移工只有3個人,因為小白穩重認真的個性,逐漸成為了漁場裡的得力助手,補網、賣魚、殺魚等陸上工作都已相當熟練,基本的中文溝通也都沒有問題,問他怎麼學習中文的,他說以前在菲律賓工作的老闆是中國人,所以會聽中文只是不會講,來台灣之後慢慢學會說,現在有時候老闆在忙碌的時候都可以用中文招呼客人,也會和老闆一起到宜蘭的漁港賣魚。
接下來介紹的是亞齊,已經來到台灣八年,家鄉在菲律賓的巴拉望島(Palawan Island),身兼陸上與海上的工作,問他比較喜歡哪一邊,他提到,雖然船上工作比較沒有那麼辛苦,但長時間八個人生活在一起,空間擁擠又不能出去玩,自己還是比較喜歡在陸地上。
最後也和移工裡年資大約5年內的JJ、Jess、年、Jia Jia和Rudof聊到,他們有些來自菲律賓的怡朗(Iloilo City),一起過來台灣工作,問到他們最不適應台灣的地方是什麼,大部分的回答都是天氣,菲律賓的天氣不會比台灣更熱嗎?我們多數都這樣反問他們,但他們也只是笑而不語,後來想到在漁場的工作經常需要長時間在戶外曬太陽,或許也是工作的關係讓他們在氣候感受上會更加炎熱。
近年因為疫情的關係,許多移工都沒有辦法回鄉和家人團聚,小白提到自己已經五年沒有回去了,明年小孩會來台灣找他玩,平常都是靠視訊和家人聯繫;亞齊則是預計明年回鄉過後,因為考量家人的因素可能不會再回來台灣工作,在移工們心中或許最難適應的,還是沒有家人在身邊的生活。



勞資的共處之道
在漁場工作的辛苦,除了需要每天早上五六點起床且休假不定時以外,夏日要在烈陽中曝曬,冬日要在寒風中收網,這些都是這份工作讓許多台灣人望之卻步的原因,也讓這樣的產業仰賴外籍勞力撐起,而雇主與外籍漁工間的和平共處,則變成一項重要的課題。各家老闆自有管理方針,有的認為在薪資上要對漁工好一點,他們也會相對的在工作上有所回饋,有的趁著疫情期間翻修員工宿舍,提供更好的住宿環境以留住人力。無論以什麼樣的方式共處,接納彼此的不同在同一家漁場生活著,相信都是需要互相學習的過程,也是目前漁業人力資源得以永續的重要解方。


撰文:蘇詩軒
最後修改時間:2023-12-01 PM 6:18

0910-443-888
客服專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