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地介紹

【崇德海灣】佳豐定置漁場

產地介紹
張貼人:黃土人公告日期:2023-12-01
【崇德海灣】佳豐定置漁場


四代傳承的豐盛
佳豐漁場是崇德海灣地區現存漁場中最早期開始發展的,據說在日治時期因為立霧溪的掏金熱,日本人來到新城一帶後,看到崇德灣的豐富海洋資源就決定在這裡設置定置漁網,隨著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日本人撤退,帶不走的定置漁網就轉賣給臺灣人,佳豐漁場的第一代創始人則是再向轉手的臺灣人收購,購買了多組在花蓮沿海地區的定置漁網,並於後來選定於崇德灣地區穩定發展。
走進佳豐漁場,現在還可以遇到漁場家族中第二到第四代傳人,阿公邱正蓮,曾擔任過鄉民代表、漁會常務監事等要職,走跳在鄉里間,身體仍看起來十分硬朗;爸爸嚴德,是現在佳豐漁場的主力,兼顧海上到陸上的工作,努力維持著漁場的經營;孫子佳威,是鄰近地區定置漁場中最年輕的新生代,畢業後返鄉工作至今已經第三年,每天努力學習著漁場大小事。看著祖孫三代在漁場共同生活著,可以得知漁場產業對於他們生命的重要性,也是歷代傳承的幸福畫面。

嘉豐


漁場中的父與子
分別與佳威和嚴德叔叔聊到漁場的工作,可以感受到傳承與被傳承間的矛盾之情。
佳威畢業於餐飲相關科系,他提到:「以前本來是想是做個餐廳,結果現在這個(學習漁場工作)就太累了,不用再搞那個,做好這個就很好了。」,漁場工作很多,補網、收網、下網、買網,光一座網具就有許多學問,更別說捕魚、分魚、賣魚、殺魚等工作,許多的技術都要靠技藝傳承與時間經驗累積,問他回來傳承有沒有壓力,他說到:「會阿!感覺自己什麼都不會,做什麼都要問!」。從他的分享可以感受到,自己也期待可以趕緊學習,向父親一樣成為能獨當一面的經營者。
接著聽嚴德叔叔分享,他說到:「我23、24歲就獨當一面了,自己載漁獲去港口批發。……漁場齁,自己老闆一定要會,經營才會好,要請人都會倒。」,然而聊到工作的辛苦面,他又說到:「做漁場我覺得太辛苦了,我這兩年也是在籌備差不多要請人來經營,我快受不了了,不要這麼辛苦了。」,看似矛盾的發言,其實蘊含著的是複雜的情緒。



經營模式的新生機
其實像嚴德叔叔這樣,從海上捕撈到陸上販賣全都一手包辦的全方位經營者,在漁場已不常見,大家多半會由親戚分工經營,或是聘請專業人才擔任海上要職,而從他的言談中也可以感受到,自己會心疼下一代承接後同樣需要身兼多職付出的辛勞,然而在經營的模式上若納入經理人或技術專業人才,則角色的分工即是一門重要的學問,身為老闆如何在職務上退守,但仍能確保漁場的順利營運,需要有智慧的拿捏與平衡,但相信無論如何,漁場家族四代至今仍能擁有願意親身學習漁場工作、一脈傳承的接班人,在現今人口凋零的漁業中,已經相當難能可貴。



撰文:蘇詩軒
最後修改時間:2023-12-04 PM 2:50

0910-443-888
客服專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