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點斑紋的甘仔
第一次就看上眼
來自甘仔魚家族的巴布亞鰺,跟大部分鰺科親戚一樣,都有一條很明顯的側線,巴布亞鰺的側線前半段是纖細的新月狀、後半段則是一整排鐵黑色的鱗片,硬挺的有如黑色的連綿山峰。
橢圓形的他屬於中型魚,體長大多落在30至60公分之間,有紀錄到最大體長可達88公分。小時候的他是全身漂亮的銀白色,長大後體色多變,背部通常是深黃綠色,或暗藍色,漸層到腹部的銀白色。尾鰭的上葉是鐵灰色,下葉則跟腹鰭一樣為暗黃色。
而漁民在為魚取俗名時,常會觀察他身上跟其他相似魚種不同的地方。最大的特徵,莫過於鰓蓋後上方、側線開始的地方,有一塊黑斑,黑斑中還有一個銀白的斑。而他的頭部與背部也分佈著一些小黑點,隨著成長,黑點也越來越多,因此也被俗稱為點甘。
而他的中文名字「巴布亞鰺」,就是要考考大家對世界地理是否熟悉啦!有一個世界第二大的島嶼,大家知道在哪裡嗎?這座大島嶼正是新幾內亞島,島的西半邊是印尼的巴布亞省,島的東半部是巴布亞紐幾內亞獨立國。而生物學家在150年前,就是在這個島的附近,獲得第一隻巴布亞鰺的標本,因此以這個地名幫他取名喔!
餐桌上的他
點甘的肉質鮮美、刺少好吃,適合乾煎、紅燒、清蒸與煮湯。先下油熱鍋後,把魚肉擦乾並切段,先乾煎一面至金黃後,再一塊塊翻面煎第二面,乾煎完成的點甘就可以直接上桌。也可將魚肉切成條狀或片狀,直接加入火鍋中,輕涮即可吃到鮮嫩多汁的點甘火鍋。魚頭、魚骨也可以先乾煎,放入蒜頭炒香,再倒入熱水蓋過魚肉,加入薑片、青蔥、蔬菜與豆腐,先用大火滾,再轉小火慢燉,最後用鹽跟胡椒調味,就是一鍋濃郁的點甘魚湯喔!
乾煎後的點甘魚肉,也可以加入薑片、米酒或清酒、醬油與糖,一同中小火燉煮,可以煮出一道豐富、深沉的醬汁。將醬汁淋在飯上、再多咬一口點甘,那個美味讓人無法抵抗,白飯一碗接一碗。
如果想吃看看點甘的原味,也十分推薦清蒸點甘。使用蔥段、薑片,跟一點麻油,就可以放進去一起清蒸。就能品嘗到點甘魚肉天然的鮮嫩口感!
大海中的你
中文名:巴布亞鰺
英文俗名:Brassy trevally
中文俗名:點甘、甘仔魚、瓜仔
俐落的剪刀型尾鰭,是因為巴布亞鰺的泳速很快,在追逐獵物時以速度取勝。成魚通常白天會成群聚在礁岩區,一起覓食,以小型魚類為主食,偶爾會進入到河口區。到了夜晚,就會在礁區各自找地方休憩。巴布亞鰺魚群活動的深度通常在50米以內。他的幼魚則是常見於靠近河川的半淡鹹水、沙泥海床的地區。
分佈範圍主要在印度-太平洋海域,從最西邊的南非、最東至美洲西岸、最北為日本琉球,到最南端的澳洲。在臺灣周圍海域都有機會捕獲,常以一支釣、流刺網與延繩釣捕獲,屬於高經濟魚種。
目前市場上的紅甘除了野生,也有許多來自養殖,在野外的數量上仍算穩定,在「臺灣海鮮選擇指南」中將其列為綠燈魚種,是建議的食用海鮮。
延伸閱讀
◉台灣常見經濟性水產動植物圖鑑 -「巴布亞鰺」:
www.fa.gov.tw/book/fishlibrary/files/assets/basic-html/page-305.html#◉台灣魚類資料庫 -「巴布亞鰺」:
fishdb.sinica.edu.tw/chi/species.php?id=381529◉FishBase - Caranx papuensis:
https://fishbase.mnhn.fr/summary/Caranx-papuensis.html◉日本市場魚貝類圖鑑 - 鬼平鰺(オニヒラアジ):
www.zukan-bouz.com/syu/%E3%82%AA%E3%83%8B%E3%83%92%E3%83%A9%E3%82%A2%E3%82%B8
撰文:陳俐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