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類圖鑑

魚類圖鑑

咕咕叫的報春魚

【大頭白姑魚】帕頭仔、加網
大頭白姑魚 大頭白姑魚
【大頭白姑魚】帕頭仔、加網

第一次就看上眼

        臺灣討海人的俗諺:「一午、二紅衫、三鯧、四馬加、五鮸、六嘉鱲、七赤鯮、八馬頭、九黑喉、十春子」介紹了在地的好吃魚類,而第十名的春子魚家族,在春天的繁殖季開始跟著溫暖海水靠岸,因此被漁民叫做「春子」,包含黃姑魚屬、叫姑魚屬、白姑魚屬的魚種,其中白姑魚屬中的大頭白姑魚,就是今天的主角。

       大頭白姑魚俗稱帕頭仔,常見體長大約20公分,正如其名有個大頭,而身體上半部是暗褐紫色,腹部則是銀白色,魚鰭是透明或微染褐色,眼睛也是一雙火眼「金睛」。如何將大頭白姑魚跟其他的春子魚區分呢?從正面看他,下巴正中間前端的黑色,就是他的身份標示喔!

       白姑魚不是某個人的姑姑,而是因為春子魚家族都很喜歡在繁殖季咯咯叫聲,才叫做「姑魚」。在人類聽來就像是碎碎念的聲音,因此他的英文名字被稱為「croaker」,形容他像個抱怨者一樣。當成群的大頭白姑魚遇到漁船捕撈,上岸時甚至會聽到像是開水沸騰的聲音!他使用魚鰾發聲,魚鰾的功能是調整浮力,而石首魚科的鰾特別較大,他用旁邊的肌肉去擠壓魚鰾,進而震動發出聲音。

       春子魚家族、黑喉、鮸魚跟黃魚都是同屬「石首魚科」的親戚,都有幾個共通點:會用魚鰾發出聲音、肉質細緻,以及頭裡面有很大的耳石。在明朝的福建水生動物志《閩中海錯疏》記載到:「石首,頭大尾小,無大小,腦中俱有兩小石如玉。」就是指那兩顆比一般魚類更大的耳石。

       耳石可以協助脊椎動物們來平衡運動,以碳酸鈣結晶為主。吃黃魚或春子魚時,頭裡面潔白堅硬的一對石頭就是耳石。小小石頭可是有著大大學問,不僅像是年輪一樣,可以知道這隻魚的年紀與生活經歷,還可以拿來辨識魚種喔!


餐桌上的他

        黃魚、黑喉本來就是出名的肉質細緻、味道甘甜,但跟他們品質相近的帕頭仔,價位卻親民許多。石首魚的肉質,在明朝的福建水生動物志《閩中海錯疏》中,被描述為「朱口厚肉,極清爽不作腥。」自古就是老饕追逐的美味魚種,是極具經濟價值之魚類。

        帕頭仔非常適合用鹽烤或乾煎的魚料理。只要將魚身擦乾,畫上幾刀抹鹽後,放入上下火的烤箱中,依據大小調整烘烤時間,就能將香甜可口的魚油逼出。而乾煎除了原味,也可以在煎鍋中放入一些蔥段、蒜片,或是薑絲、胡椒粒,為乾煎帕頭仔做出不一樣的風味。

        如果想吃口味濃厚一點、色彩繽紛的料理,先炒過蔥段、紅蘿蔔絲、蒜片、洋蔥片後,加入番茄醬、醋跟糖調味,將醬汁淋在煎好的帕頭仔身上,就是色香味俱全的糖醋帕頭仔。


大海中的你

中文名:大頭白姑魚
英文俗名:Big-head pennah croaker
中文俗名:帕頭仔、加網


        喜歡住在沿海沙泥海床的大頭白姑魚,屬於底棲性魚類,平常會在40-60公尺深的海域中活動,以小魚與甲殼類為食,春天產卵季時會成群巡游。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海域,最西側可以到馬來半島,最東則是臺灣海峽。

        在臺灣西部、北部及澎湖等海域都可以看到他的身影,全年皆產,在春夏季之間的繁殖季為盛產期,整體產量豐富,到了初秋又變得更肥美。

        根據110年漁業署的漁業生產量值,臺灣一年可捕到的白姑魚,可達300公噸、產值超過4000萬。其中以拖網、刺網為主要漁法,與比較少量的延繩釣跟一支釣,都可以捕獲帕頭仔。採買時若發現魚身受損、鱗片不完整、眼睛污濁或瘀血,可能就是因為大量捕獲,魚體長時間彼此擠壓所造成。



大頭白姑魚


延伸閱讀

◉台灣常見經濟性水產動植物圖鑑 -「大頭白姑魚」:

www.fa.gov.tw/book/fishlibrary/files/assets/basic-html/page-364.html#

◉台灣魚類資料庫 -「大頭白姑魚」:

fishdb.sinica.edu.tw/chi/species.php?id=382481

◉FishBase - Pennahia macrocephalus

fishbase.se/summary/Pennahia-macrocephalus.html

 

撰文:陳俐陵


0910-443-888
客服專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