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類圖鑑
彩帶舞者
【白帶魚】 油帶、肥帶、白帶魚
【白帶魚】 油帶、肥帶、白帶魚
第一次就看上眼
餐桌上的你
大海中的他
中文名:白帶魚
中文俗名:油帶、肥帶
英文俗名:Largehead hairtail
第一次就看上眼
關於這條魚,他的知名度應該可以榮登全臺野生海魚的前三名,說是家喻戶曉應該也不為過,除了是大家餐桌上的常客之外,還有那辨識度極高的帶狀外型,因此多數人都叫得出他的俗稱,但在市場上常見的帶魚至少有三種以上,你吃的是哪一種呢?他們又哪裡長得不一樣呢?
帶魚家族的共同特點就是身型猶如一條長長銀白色彩帶,在海中群舞的樣子或許夢幻與迷人,但別以為他瘦弱好欺負,仔細觀察會發現他其實是個狠角色,光是口部前方的那兩對倒鉤尖牙就足以讓人退避三舍,也因為危險性太高所以魚販販售處理時大多會先切除,就算大家常吃帶魚,也少有機會看見他那致命的武器。另外,他那幾乎從頭到尾的背鰭也很特別,白帶魚背鰭的顏色大致呈灰白到淡黃,和日本帶魚灰白透明的背鰭不同,偏白色的眼睛也和南海帶魚的黃眼睛不一樣,加上絲狀的尾部也比其他兩者來得短,雖然家族長得都有幾分相似,但彼此也都有所些許的差異。
因扁平長長的外型,有別於一般大家所認知的魚形,連帶的論及大小也有不一樣的說法,一般問魚體的大小,多半會以重量來表示,但帶魚的大小是以指寬來計算,即用手指併攏的寬度表示帶魚的體寬,以白帶魚來說約以三~四指寬為基準,甚至會再更寬,相較之下日本帶魚則大致為三指寬,因此白帶魚也被稱為肥帶,而日本帶魚則有瘦帶之稱。
帶魚雖然有如彩帶般的身形,但凶狠的尖牙及銀白閃閃發亮的色澤,也像一把武士刀,因此日本人也稱作太刀魚,或許當大海中的彩帶舞起,意味著不是悠閒與浪漫而是蓄勢待發的戰舞!
餐桌上的你
白帶魚一般的處理方式是先去鰓除肚,並去掉前段銳利尖牙的口部再分切成段,魚體較大者則分段販售,白帶魚料理算是眾所皆知的家常菜,一般以乾煎或烤的方式為大宗,頭尾的部分則適合蒸煮,餐廳或宴客桌上則大部分取大白帶魚的中段,以烤或炸的方式呈現,不同的帶魚在口感上會有些許差異,但都是肉質細緻的魚種,因此無論在料理或食用上都很受大家的喜愛。
大海中的他
中文名:白帶魚
中文俗名:油帶、肥帶
英文俗名:Largehead hairtail
在台灣周圍的海域都可以見到他的蹤跡,有垂直分布的習性,白天喜歡待在深海裡,入夜則游至表層水域,因此較容易在夜間誤入定置漁網,花蓮地區以春季和冬季產量較多,常見魚體全長約80公分。擁有一口銳利的尖牙,以小魚和甲殼類為食,在食物鏈的位階上屬於中低階,「洄遊吧FISH BAR」將他歸類為綠燈魚種。
延伸閱讀
◉台灣常見經濟性水產動植物圖鑑 -「白帶魚」:http://fisheasy.fa.gov.tw/ebook/fishlibrary/files/assets/basic-html/page-425.html
◉台灣魚類資料庫 -「白帶魚」: http://fishdb.sinica.edu.tw/chi/species.php?id=381293
◉環境資訊中心【永續海鱻食堂】大太刀變小皮帶:白帶魚興衰錄: https://e-info.org.tw/node/200125
◉FishBase - “Trichiurus lepturus” : https://www.fishbase.in/summary/Trichiurus-lepturus.html